马立平中文课程简介

马立平中文一年级
一年级马立平中文(1-3 册)课程介绍:
授课对象:通常是家庭语言背景为汉语普通话的,并具备简单汉语听说能力的 6 岁
以上的儿童。
教学内容:教材共有三个单元,包括 20 篇精读文章,26 篇阅读文章。
教学目标:
- 培养学生识字、阅读、听、说普通话的兴趣,根据教学内容传授一些较为浅显的中国文化常识。
- 认读 302 个生字。会写 102 个生字,掌握汉字基本笔画及常用偏旁部首等。学习一些最基本的识字方法,在识字中要求能读准字音,认清字形,了解字意,并在田字格里按笔顺规则、间架结构认真书写汉字。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。
- 在阅读教学中,引导学生课堂精读,课下泛读。精读课文,能结合上下文、图片和生活实际等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,在阅读中积累词汇,并引导学生用文中出现的常用词语造些简单句,了解课文内容,学习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。培养学生的想象力,在阅读中感受语言的优美。
- 前两册以儿歌为主,要求学习用普通话正确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。第三册以小散文、小童话故事为主,要求正确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。
- 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,在阅读中体会句号、问号、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。

马立平中文二年级
二年级马立平中文(4-6 册)课程介绍:
授课对象:通常是家庭语言背景为汉语普通话的,并具备初步的汉语听说读写能力、有 300 个左右生字量的 7 岁以上的儿童。
教学内容:教材共有三个单元,包括 13 篇精读文章,70 篇阅读文章。
教学目标:
- 继续培养学生识字、阅读、听、说普通话的兴趣和良好习惯,做到听讲要专心,说话要完整,识字要用脑,阅读要坚持。根据教学内容传授一些较为浅显的中国文化常识。
- 认读 381 个生字,到二年级末,马立平教材的学生应达到的识字量累计 683 个字。继续学习及巩固汉字基本笔画及常用偏旁部首等。要求能读准字音,认清字形,了解字意,并在田字格里按笔顺规则、间架结构认真书写汉字。努力做到书写工整,结构匀称、字迹漂亮。在认读及书写中进一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。
- 在阅读教学中,继续引导学生课堂精读,课下泛读。精读课文,能结合上下文、图片和生活实际等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,在阅读中积累词汇,并引导学生用文中出现的常用词语造内容更加丰富些的句子,了解课文内容,学习用自己的话复述大意或精彩情节。培养学生的想象力,在阅读中感受语言、课文结构的优美。
- 能够用普通话正确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,并注意适当地语速。
- 继续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,在阅读中进一步体会句号、问号、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,并能在造句中准确使用。

马立平中文三年级
三年级马立平中文(7-9 册)课程介绍:
授课对象:通常是家庭语言背景为汉语普通话的,并具备一定的汉语听说读写能力、有 600 个左右生字量的 8 岁以上的儿童。
教学内容:教材共有三个单元,包括 18 篇精读文章,75 篇阅读文章。
教学目标:
- 继续培养学生识字、阅读、听、说普通话的兴趣和良好习惯,做到听讲要专心,表述要完整,识字要主动,阅读要坚持。能主动用普通话与他人交谈。根据教学内容学习一些基本的中国文化常识。
- 学会汉语拼音,包括声母 (23 个) 、韵母 (6 个) 、复韵母 (18 个), 会拼读,能运用汉语拼音识读字词,特别是读好四声。
- 认读 364 个生字,到三年级末,使用本教材的学生应达到的识字量累计 1035 个字,要求能通过自学读准字音,认清字形,了解字意,并按笔顺规则、间架结构认
真书写汉字。努力做到书写工整,结构匀称、字迹漂亮。在认读及书写中进一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。 - 在阅读教学中,继续引导学生课堂精读,课下泛读。精读课文,能结合上下文、图片和生活实际等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,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感方面的作用。在阅读中不断积累词汇,并用文中出现的常用词语,包括一些关联词语造内容更加丰富些的句子,能引导学生通过"时间、地点、人物、事件"四要素,掌握阅读方法,初步把握课文内容,学习抓重点概括主要内容,并用心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。培养学生的想象力,在阅读中感受语言、课文结构的优美。能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及精彩片段,有能力的可试着背诵。课下要认真阅读指定文章,提高阅读水平。
- 能够用普通话正确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,并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抑扬顿挫。
- 继续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,在阅读中进一步体会句号、问号、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,了解冒号、引号的一般用法,并能在造句中准确使用。

马立平中文四年级
四年级马立平中文(10-12 册)课程介绍:
授课对象:通常是家庭语言背景为汉语普通话的,并具备良好的汉语听说能力、有1000 个左右生字量的 9 岁以上的儿童。
教学内容:教材共有三个单元,包括 17 篇精读文章,120 篇阅读文章。
教学目标:
- 继续培养学生识字、阅读、听、说普通话的兴趣和良好习惯,做到听讲要专心,表述要完整、连贯,识字要主动,有独立识字的能力,能边阅读边思考问题。能主动用普通话与他人交谈,并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愿。根据教学内容学习一些中国的历史、地理、文化常识等。
- 继续巩固汉语拼音,能运用汉语拼音帮助识读字词,注意读好四声。
- 认读 336 个生字,到四年级末,使用本教材的学生应达到的识字量累计 1384 个字,要求能通过自学读准字音,认清字形,了解字意,并按笔顺规则、间架结构认真书写汉字。努力做到书写工整,结构匀称、字迹漂亮。在认读及书写中进一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,注意段篇的书写格式。
- 在阅读教学中,继续引导学生课堂精读,课下泛读。精读课文,能结合上下文、图片和生活实际等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,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感方面的作用。在阅读中不断积累词汇,并用文中出现的常用词语,包括一些关联词语造内容更加丰富些的句子,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,引导学生通过"时间、地点、人物、起因、经过、结果"六要素,掌握阅读方法,初步把握课文内容,理清课文结构。学习抓重点概括主要内容,并用心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。培养学生的想象力,在阅读中感受语言、课文结构的优美。能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及精彩片段,有能力的可试着背诵。学习比喻、拟人、排比的修辞手法,欣赏并感受语句的美。课下要认真阅读指定文章,提高阅读水平。
- 能够用普通话正确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,并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抑扬顿挫。
- 在阅读中进一步体会标点符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,并能在造句中准确使用。

马立平中文五年级
五年级马立平中文(13-15 册)课程介绍:
授课对象:通常是家庭语言背景为汉语普通话的,并具备良好的汉语听说读写能力、有 1300 个左右生字量、有较浓的阅读兴趣的 10 岁以上的儿童。
教学内容:教材共有三个单元,包括 4 课的复习汉语拼音、学习查字典及电脑输入
汉字法,另外两个单元 20 课是阅读经改编的 20 回的《西游记》。
教学目标:
- 继续培养学生识字、阅读、听、说普通话的兴趣和良好习惯,提高听说读写能力,在本学年度特别要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及阅读能力。
- 继续巩固汉语拼音,并利用汉语拼音帮助学生查字典自学生字,并练习电脑输入汉字,为将来用电脑写作打好基础。
- 在阅读中进一步积累词汇,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,对常用词语能在理解基础上恰当的使用。
- 学习精读与泛读相结合的方法学好课文,能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,以点带面学好课文。能找出写作顺序理清课文结构。学习抓重点概括主要内容,并用心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。培养学生的想象力,在阅读中感受语言、课文结构的优美。能找出文中细节描写的精彩片段读中品,品中读。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,边读边圈点。在课堂讨论中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。
- 能够用普通话正确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,并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抑扬顿挫。
- 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准确回答问题,注意语句通顺、语序合理、用词得当。
- 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,体会顿号与逗号、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。

马立平中文六年级
六年级马立平中文(16-18 册)课程介绍:
授课对象:通常是家庭语言背景为汉语普通话的,并具备良好的汉语听说读写能力、有 1500 个左右生字量、有较浓的学习兴趣及较好的学习习惯的 11 岁以上的儿童。
教学内容:教材共有三个单元,包括 12 篇讲读课文和 8 篇作文讲座及作文练习,另有 4 部短篇或章回小说及 17 篇优美的范文作为课后阅读。
教学目标:
- 这本教材是在五年级大量阅读的基础上,由"阅读"过渡到"写作"的入门教材,其写作重点指导学生写描景及状物的短文。为了衔接过渡自然,又不让学生感到"突然"的变化,十六册依然是以阅读为主,内容有:趣味对话、当代童话、海外生活等,为海外学生"量身打造"。但读后的要求比上一年有所不同,开始注重书面语的归纳和表达训练,目的是为以后的写作打基础。有了这个过渡,十七册和十八册教材安排了非常系统的写作训练——范文精讲,美文赏读,作文指导,作文实践;作文训练注重由易到难,由单项到整体。内容上精选中外名篇佳作,难易适度,示范性、可读性强。
- 教学内容归纳为八个写作的单项讲解及练习;根据学生在中文书面语使用方面常常出现的问题,配合书面语写作,又间隔穿插了八个语法点的讲解和练习,这样基础知识和写作训练间隔进行。十八册的后半部分,则综合训练学生英中翻译的能力,通过阅读和翻译有趣的故事,检测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。
- 学完这本教材,学生除了通过阅读积累大量的词汇、语法知识以及培养语感外,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基本的写作方法能得到比较系统的训练和提高。这为他们升入更高一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

马立平中文七年级
七年级马立平中文(19-21 册)课程介绍:
授课对象:通常是家庭语言背景为汉语普通话的,并具备良好的汉语听说读写能力、有 1600 个左右生字量、有较浓的学习兴趣及较好的学习习惯、并有初步的写作能力的 12 岁以上的学生。
教学内容:
- 教材共有三个单元。教材秉承其阅读和写作并重的传统,包含课文及阅读近 40 篇,作文指导 8 讲。
- 第 19 册和第 20 册每单元均包括一篇精读课文,两到三篇阅读欣赏和一篇"马老师谈作文",除了强调对字、词、句的理解和应用外,还对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提出了具体要求,在六年级写景、状物基础上进行写人、记事的作文训练。其学习内容多,难度大。
- 第 21 册《神游中国目录》则选编了九篇介绍中国地理文化的文章,让学生在学习中文的同时体味中国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人文。另外,教材附有单双周练习册、假期作业和 CD-ROM,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复习材料。

马立平中文八年级
八年级马立平《文化之窗》(22-24 册)课程介绍:
授课对象:
通常是家庭语言背景为汉语普通话的,并具备良好的汉语听说读写能力、有 1700 个左右生字量、有较浓的学习兴趣及较好的学习习惯、并有较好的口语表
达能力,敢于畅所欲言,也有较好的独立阅读及写作能力。学生年龄在 13 岁以上。
教学内容:
教材共有三个单元,分为"励志篇"、"诗画篇" 、"人物篇"。另有 24 句论语,它们基本上保留在"立志篇"中,"诗画篇"介绍古诗,"人物篇"介绍秦始皇、关羽、岳飞等人物,最后以小对话《唐宋元明清》结尾。
教学目标:
把"语文导向",调整成更明确的"文化导向"。通过文化知识的传播,了解更多的祖籍国特有的文化知识,增强正面的自我认同,使海外华裔子孙更加热爱祖籍国丰富的文化遗产,并能取其精华,达到传承。并为更好地学习《中华文化巡礼》做思想上和文化上的铺垫。

马立平中文九年级
九年级马立平《中华文化巡礼》课程介绍:
授课对象:
通常是家庭语言背景为汉语普通话的,并具备良好的汉语听说读写能力,如有 1800 个左右生字量、有较浓的学习兴趣及较好的学习习惯、并有较好的口语
表达能力,敢于畅所欲言,也能积极提问,也有较好的独立阅读及分析、写作能力。学生年龄在 14 岁以上。
教学内容:
教材共有八个单元 25 课,主要介绍中国历史、地理、中医、艺术、传统节日、先哲典籍等等。
教学目标:
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,探索中国历史 、地理和文化,理解中国文化的内涵,并以骄傲的心态较自觉地继承,弘扬中国文化。